我与“舍不得”女士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我十分清楚她的行事风格,她只有两件事情“舍不得”,就是这也舍不得扔,那也舍不得扔。
如果你现在去我家的储藏间里,还能发现十几年前自行车上的坐垫,那个坐垫的来历也很具有“舍不得”色彩,那是“舍不得”女士舍不得扔了我小时候的毛衣,用拆毛衣的毛线自己勾成的。除此之外,她还勾了几个大小不一的隔热垫。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是特别佩服她这种舍不得精神的,她不只能从舍不得扔的东西里发现新的价值,还能亲手实现这种价值。
上次回家,发现煮饭锅的锅盖上的钮掉了,年头长了,损坏是必然的事,我说量一下尺寸,从网上就能买一个新的,这个就扔了吧。“舍不得”女士此时又发挥了舍不得精神,说不用买新的,修一修还能继续用。我一个大写的服字写满全脸。看着她从抽屉里拿出一袋装修剩下的没舍得扔的螺丝里,一个个与坏掉的锅盖钮里的螺丝比对,还真给她找到了一个大小合适的,于是那个锈断的钮更螺换丝后,又继续上岗了。我说如果人人都是她这种生活方式,中国的经济就停摆了。她却怼说,如果人人都习惯了扔扔扔,那中国再地大物博早晚也会被败光。好吧,我承认她老人家说的也在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她老人家做她自己,谁让我占用了她老人家多半辈子做母亲呢!
都说人是很难被改变的,但人又是最容易被影响的,在婆婆舍不得的精神影响下,我也逐渐走上了一条勤俭持家的道路,再看到有损坏的物品时,首先想到的不是买个新的来替换,而是先看一下能不能修好再投入使用,实在不能修复的再去购买新的,而不是一上来就用新的替换旧的。当我觉察出自己的这一思想变化时,突然就明白了什么叫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原来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并不只有基因,继承更多的是他们给予我们的无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