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站看到了《“舍不得”女士》这篇文章,很有感触,我从文字里面仿佛也看到了母亲的影子,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有着相同的家风作祟,我的母亲也是对任何东西都是“舍不得”。从小到大,母亲经常是这也舍不得仍,那也舍不得放,家中的车库就是母亲所有“舍不得”最终的归宿,渐渐的,三十几平的车库就被母亲的“舍不得”占据了半壁江山。
母亲是个心灵手巧的人,记得小时候,我身上穿的衣服,上学背的书包,脚上穿的鞋,无一不是出自母亲之手,儿时的我,经常会因为衣服漂亮而收到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做衣服剩的旧布料,母亲舍不得扔,于是,在她的手下,缝缝补补就成了一件漂亮的书包或是一个手工的玩偶。印象最深的是家里的牛仔裤,因为样式不流行,母亲不舍得扔,在车库已经堆了厚厚的一摞,在我有了孩子之后,这些就被母亲变成了新衣服,旧裤子剪剪,就成了孩子身上潮流的背带裤,往里面续上棉花,就成为了孩子时尚的保暖裤。
无所不能的母亲,总是能用那些舍不得丢弃的东西,变化出很多潮流单品,我曾崇拜的夸她是个万能的妈妈。现年六十岁的母亲,是过过苦日子的,所以她才懂得物质的宝贵,在那些我们看来不值钱的东西,在她的心里也如同宝贝。现在想来,这些“舍不得”,是母亲一贯的勤俭持家,也是家风使然,我以后还是要向母亲学习,有必要继续传承这份家风的。
文章最后写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写到这里,突然泪目了,是的,无形间,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并不是只有基因,更多的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