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页时,窗外正落着邢台六月的雨。收费亭的灯光在雨幕里晕开一圈暖黄,忽然就想起云边镇小卖部的灯。张嘉佳笔下那盏照亮刘十三成长的灯,与我每天守着的高速窗口,原来都在映照着相似的人间烟火。
云边镇的小卖部像枚纽扣,缝在山野褶皱里。王莺莺摇着蒲扇坐在柜台后,用陈皮糖和枇杷膏接住游子的悲欢;而我的收费亭嵌在高速路网的节点上,三尺窗口框住南来北往的风尘。那些匆匆递来的通行卡上,总带着不同的温度:有打工者攥了一路的汗湿,有归乡人指尖的颤抖,还有除夕夜司机递来卡时那句没说出口的“过年好”,就像小卖部里攒着的过期罐头,每个瞬间都藏着未说出口的牵挂。
程霜像云边镇突然炸开的烟花,用热烈照亮刘十三的迷茫。这让我想起那些在窗口前短暂停留的陌生人,总有人接过票据时会认真说声“谢谢”。收费站的工作常被车流切割成碎片,但总有这样的瞬间让人心头一暖,就像程霜带着刘十三闯山看云,我们在窗口传递的每句“一路平安”,都是试图为奔波的人点亮一盏临时的灯。
刘十三在云边镇学会与生活和解的时刻,恰如我在收费站明白“坚守”二字的重量。曾以为这份工作只是机械的数字加减,直到某次深夜为故障车辆联系救援,看着司机眼里的安心;直到疫情期间为应急物资车开通绿通,凌晨的风里传来同事们的叮嘱——这些瞬间让我想起程霜说的“生命是有光的”。就像刘十三最终读懂外婆的沉默,我们也在车流不息中,慢慢读懂每个窗口背后的期待:是归人对家的眺望,是异乡人对前路的忐忑,更是平凡生活里藏着的温柔。
雨停了,远处高速路的车灯汇成流动的星河。云边镇的小卖部与我身边的收费亭,原是同一个世界的两面镜子:一面映着山野炊烟,一面照着公路月光,却都在诉说同一件事,这人间最动人的,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故事,而是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守着一盏灯的人,用坚守和善意,把日子熬成了照亮别人的光。正如张嘉佳写的:“有些人刻骨铭心,没几年会遗忘;有些人不论生死,都陪在身旁。”而我们,也在窗口后等着下一个传递温暖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