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家女儿的婚礼上,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铺着红地毯的客厅里。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坐在沙发上,两个弟弟穿着笔挺的西装站在她面前。按照习俗,临出门前要吃“出门饺子”,寓意着圆满和祝福。大弟弟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饺子,手有些发抖,递到姐姐嘴边时,眼圈已经红了。小弟弟站在一旁,咬着嘴唇,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姐姐看,仿佛要把她的样子刻进脑海里。
新娘咬了一口饺子,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大弟弟终于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却又赶紧用袖子抹去。小弟弟扑上去抱住姐姐的腰,把脸埋在她的婚纱里。在场的亲戚们都安静下来,有人悄悄抹着眼角。这一刻,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最纯粹的、血脉相连的不舍与牵挂。
回家的路上,我脑海里不断浮现这个画面。想起自己家里的两个孩子,平日里为了一块饼干都能吵得不可开交,为谁先玩玩具可以打上一架。可是当外人说哥哥一句不好,妹妹立刻就会站出来反驳;妹妹生病时,哥哥会默默地把最爱的玩具放在她床头。这种与生俱来的维护与牵挂,是任何后天关系都无法替代的。
小时候听老人说“多子多福”,总觉得是过时的观念。现在才明白,他们说的是手足之间那种无可替代的情感联结。兄弟姐妹是童年的玩伴,是成长的见证者,是父母爱的延续。他们记得你小时候的糗事,知道你最怕什么,了解你所有的坏习惯却依然包容。这种感情,不会因为距离而疏远,不会因为时间而淡化。
在姑姑家婚礼后的家庭聚会上,我看到已经年过半百的大伯、叔叔坐在一起。他们聊起小时候一起偷吃糖果被罚站的往事,说起谁最怕打针,谁总是抢别人的玩具。五十多岁的人了,说起这些时眼睛依然会发光,笑声里带着孩童般的纯粹。他们的父母早已离世,但这些共同的回忆,这些相同的血脉,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孤单。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空间,很多年轻夫妻选择只生一个孩子。但那天婚礼上弟弟们含泪送姐姐出门的画面,让我突然理解了老一辈坚持“多子多福”的深意。当父母老去,当我们也步入暮年,能够有人和你一起回忆童年的点点滴滴,能够有人和你一样记得母亲做的某道菜的味道,这种情感上的富足,是任何物质条件都无法比拟的。
深夜,我轻轻推开孩子们的房门。哥哥和妹妹不知什么时候又挤到了一张床上,妹妹的手搭在哥哥肩膀上,哥哥的腿压着妹妹的被子。我静静地看了一会,为他们掖了掖被角。或许他们现在还不懂,但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会感激生命中有彼此的存在。这份与生俱来的亲情,会是他们一生中最温暖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