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我站在考点外,看见儿子背着书包走出来。他没像其他孩子那样雀跃地抛起文具袋,只是轻轻扯了扯校服领口,说:“妈,我想再试一年。”
蝉鸣声浪里,我忽然想起三年前他刚升入高中的模样。那时他总把漫画书藏在课本里,作业本上的解题步骤像潦草的涂鸦,直到模考成绩一次次亮起红灯,才在某个深夜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台灯亮到凌晨。那些被挥霍的时光,终究成了他心里的遗憾。
出成绩的那天,他把自己关在房间很久。出来时眼睛红红的,手里捏着一张写满字的纸:“数学函数漏洞、历史时间线混淆、英语语法薄弱……”他指着那些条目说:“妈,我知道问题在哪儿了。”
接下来的日子,他开始给自己制定计划。清晨五点半的闹钟一响,就拿着课本去阳台背书,声音随着晨光一起苏醒;午后不再窝在沙发上刷视频,而是对着旧试卷逐题分析,在错题旁写满批注;傍晚吃完饭,会搬个小板凳坐在书桌前,把零散的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
有次我深夜起来喝水,看见他房间还亮着灯。推门进去时,他正对着一道化学题发呆,草稿纸上画满了实验装置图。“这题去年就错了,”他抬头看我,眼里带着点懊恼,“当时要是多琢磨琢磨就好了。”我轻轻揉了揉他的头发,原来那些走过的弯路,都成了他此刻的路标。
周末去书店买复习资料,路过曾经的高中校门,他望着里面奔跑的学生,轻声说:“原来认真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比糊里糊涂往前走踏实多了。”我知道,这个决定对他而言,不只是再读一年书那么简单,而是终于懂得,给过去一个交代,才能给未来一个方向。
如今窗外的蝉鸣还在继续,他正坐在书桌前抄写单词,手边摊着新买的错题本,第一页写着:“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阳光落在他挺直的背上,我忽然明白,这场尚未开始的复读,早已在他心里播下了成长的种子。那些曾经的迷茫与懈怠,不是徒劳的跋涉,而是让他看清方向的镜子;而此刻选择重来的勇气,终将在时光里生长出属于他的答案——人生从没有真正的弯路,每一步深浅,都是通向未来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