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中华民族的壮伟之作,凝结了多少历史的沉积和中华民族的智慧。在这运河两岸,从隋唐时期就出现了别具特色又包涵广泛的运河文化,一直沿袭至今。而坐落在邢临高速东部,山东省西部的临清市,这种传承中的运河文化也更为突出。


(运河文化,渊远流传)
山东临清别名“小天津”,正是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运河文化长河中璀璨的一环。在古时,它是重要水运交通的漕运码头,各地文化和商人的汇集地,也是各种美食的交汇之地。这期舌尖上的邢临,就由我们带着大家品尝一下这运河上简简单单,却又品香悠长的当地菜品——豆腐。
“什么?吃豆腐?”是的,我们就是要吃豆腐!豆腐是当地的特产,不仅经济实惠,各种豆腐制品花样繁多,各具风味。有在街边清新爽口,拿起就吃的一刀豆腐;有丝丝相连,味道醇厚的乳制豆腐。而我们要做的是鲁西菜品——锅塌豆腐。
(北豆腐俗称卤水豆腐)
“锅塌”是山东菜独有的一种烹调方法,它可做鱼,也可做肉,还可做豆腐和蔬菜 。锅塌豆腐:其特点是豆腐经过调料浸渍,蘸蛋液经油煎,加以鸡汤微火塌制,十分入味。一锅好的锅塌豆腐要经过八道程序,就像我们冀鲁界的八条车道一样每一条都要有序通畅,才能融通出美味佳肴。但在这八道程序前最重要的还是选材上。

(菜品食材)
一大早站上办公室的采购人员和食堂委员会的代表,就早早出门,来到临清的超市里,精选食材。冀鲁界站,在上级公司加大对职工伙食建设后,在站内形成了各项食堂管理和采购及评价的一整套机制,同时,结合“班组自主化管理”,让由职工组成的“食堂委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从食材采购上,就开始征的职工的检验。来到超市的同志,为同志们精挑细选,选择上好的食材,有雪白细嫩的北豆腐(就是我们说的卤水豆腐)、青翠爽口的小香葱、富含胆固醇及蛋白质的鸡蛋、还有味辛性温的姜、药用价值的白胡椒、同样是豆制品的生抽、盐、糖、鸡汤等做为调料,融汇出一锅让人垂涎若渴,又浓郁在蔓延数百年的运河文化美食之中。
(精心挑选食材)
有了好的食材,制作的手艺和方法,更是菜品味道的关键所在。站内的厨师李师傅,是土生土长的运河人,多年的庖膳经验,使他做得一手的“运河美食”。在面前汇集好食材,我们的李师傅要开始“运功”了。呵呵,对是运功,不同厨师的手法和技巧,制作出菜的味道往往大相径庭。李师傅多年的习惯,在清洗完双手后,往往要紧握几下拳头,也算是热身让手劲保持持久,因为全站这么多人的菜,一下子做好,往往味道的差别就在上下几分钟之间,做饭也是分秒必争的战场。他首先拿出将各种配料食材进行初加工,香葱、蒜切末,鸡蛋去壳打均,金灿丝滑、清白两分,涵盖着运河流水的连绵不绝;辛辣虽苦却清白明楚,毫无混搅。


(食材加工,细致卫生)
第二步,就是我们的主角上场了,将豆腐去硬皮,再切成规整的一公分左右厚的片状。豆腐的刀工仿佛人生的成长,不能闭塞其中,要抛开自己封闭的硬伽,才能够直面前景;只有规整的融入环境的变化,才会有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随“境”而适,就是人生。

(豆腐切片,磨砺人生)
第三步,豆腐片蘸匀淀粉,裹上蛋液,一个个从白嫩到饱藏含沙,又转而脂粉相融,尤若一个人的寒窗苦求,从稚嫩青涩到学术有身,备以入世。


(蘸粉裹汁,积累含蕴)
而人之外的世事与未了人的心愿,如同我们的第四步热锅起油,大火转小一般,油滚蒸腾,烟丝缭绕。

(热锅起油,平衡在心)
紧接着第五步,迅速将豆腐片置于热油之中,火温转中,两面翻滚直至金黄,如人们的入世之心,初时急迫,证实己为,却都要经历沉稳漫长,跌宕起伏,悔意善正,才会得到人生真谛。还有另一种做法,是将豆腐片放入电饼铛中,两面翻煎,虽略有费时,却外焦里嫩更为可口,仿佛命运实佳遇到人生导师,可减少弯路,又品质更胜。


(油中翻滚,品味真谛)
第六步,切出肉末、少许油料放入锅中,再放入蒜未爆出香味,淋入黄酒和生抽。加入盐和白糖,再倒入少许高汤。人生一世百味杂陈尽入其中,而这百味杂陈,却更是人们值得祭奠的人生所在。


(多滋多味,百味杂陈)
烧至汤汁沸腾,就是第七步,将炸成金黄的豆腐片放到锅里,轻轻反面裹匀汤汁。浓郁的豆香,诱人的肉香,淡淡的酒香,多滋的料香,随着锅中不断起伏的汤汁,慢慢浸味。内,浓香四溢,外飘香悠长。仿佛一位得道的大雅之士,慢慢浮现面前。

(慢火润味,香满内外)
最后一步,在出锅之时,淋些麻油、撒上葱花,使美味之中多些清香和爽口的滋味,又让其装点的品相生化。就像人生品位,虽不在外,却还应观于外。

(香存于身,色胜于众)
就这样,一锅浓香可口,内涵风韵的锅塌豆腐就可以上桌食用。细细品味中,那可口绵润的入口感,香转口鼻的回味感,清爽多汁的品尝感,裹入腹中的满足感,不正是在品味另一段和雅大方的人生经历。这就是在运河底蕴下,品味豆腐,品味人生,品味感恩,品味工作的“舌尖上的邢临”。


(品味感恩,品味邢临,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