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胖的身材、黝黑的皮肤、稳健的步伐……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大葛寨收费站邓乃兴。见到我们时,老邓刚洗了洗脸,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微胖的脸上还有些紧张和兴奋。说明来意后,他笑着说,“这都是我该做的事,何总亲自问我的想法,我都有点受宠若惊了。这是领导从大局做出的决定,我肯定无条件服从。”
懂得感恩,生活路越来越好

当我们走近他,听到他的介绍,才知道他已经年近六旬。1961年,邓乃兴出生在临西县普通的农民家庭。17岁那年,他应征入伍,先后当过炮兵和汽车兵,6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一身开车的“好把式”。1984年,他复员回家,在白地乡供销社当起了临时工。随后30多年间里,临西县计划局、地方路收费站、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岗位都有他工作的身影。2012年,地方路收费站撤销,老邓被安排到邢临高速大葛寨收费站,干起了后勤勤杂工作。烧锅炉、打扫卫生、管理菜地……从司机到收费员再到勤杂人员,他没有一句怨言,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老邓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心态,得益于他生长的年代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从小他的父母就教育他要知足、要感恩。现在老邓的父母都已经80多岁了,父亲因脑血栓卧病在床,母亲有心脏病,老邓和姊妹们轮流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每当轮到他照顾父母时,他都会让妻子从邢台回到老家“领导知道我父母的情况后,非常关心我,只要下了班手里没啥活了,就允许我回家看看。”“儿媳妇也特别懂事,每到这时候他们主动提出让我们先照顾老人,小孙子他们自己带。”“现在三个孩子也都成器,都在大城市里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日子越过越好。”
采访时,老邓一直说,“单位给你发着工资,你就得好好干,要不对不起这份工资。我只是做了份内工作,没想到何总还一直惦记着我,自己都感觉有点受宠若惊。”他给我们讲了一个2016年冬天的故事。“那天下着大雪,我推着煤去锅炉房的路上滑了一下,一条胳膊摔的使不上劲。当时有点气馁,有点想放弃,但是想想同事们平常都特别照顾我,如果我不烧,大家就得挨冻,是我的失职,也辜负了领导的信任。最后我硬是用一只手把煤都填到了锅炉内。”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胸怀。即便岁月艰难、路途坎坷,只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触摸到的都是生活的暖意,感受的都是人生的恩赐,得到的都是生活的快乐。心怀感恩,才能心胸宽广,才能心无旁骛的享受生活。
懂得知足,幸福桥越走越宽

今年五月,公司陆续推出了《员工转岗后勤管理办法》《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办法》及薪酬体系改革,邓乃兴工资从4000多降到了不到3000。
说起来工资改革,他有很多感慨。“要说没有失落,那是不可能的,毕竟每月少了1000多块钱呢!不过公司的安排,不是针对我个人,领导也是从大局考虑的。”“但是跟收费的这帮孩子们比,我比他们幸福多了,论工作量我拿这些钱也合适。他们都是不管刮风下雨,到点就得接班。特别是冬天,咱都在暖和和的被窝里躺着,这帮孩子们还得爬起来。”大葛寨收费站站长梅立军说,“刚开始怕老邓有想法,所以每天早晨都和老邓出去围着收费站散步,聊聊家庭,说说孩子。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早就接受了这件事。”
对于现在的工作,他的言语里露出一点小得意。“单位还让咱干,咱就应该知足,也说明咱这个身体还行,还能干得了这些活。现在单位是生活上吃的好,还给那么多福利,咱不能闲着领工资!”“要说我现在干的活,跟环卫工人差不多。在街里别人见了环卫工就躲着走,但是单位同事对我都很尊重,特别是何总还亲自跟我聊天。”“以前的时候,工资几百块钱,最多的时候还不到1500,甚至还时不时的拖欠,咱不是也过来了。现在能领2000多,还给交保险、公积金,每月按时到卡,跟普通上班族相比,我还有啥不知足的啊。”邓乃兴笑呵呵地告诉我们。
在采访中,老邓说了一句话让我们非常感动,“同样是土豆炖牛肉,别人工资高他可以买一斤牛肉,我工资低就买三两,但是做出来都是一个味儿。我也会要求自己上进,争取也买一斤去。这不是给我自己的生活多了一个目标吗!” 我们笑称,这是老邓的人生追求,也是他的所谓“中国梦”。
曾经看到过一段话:为人,永远不要疑惑自己的人生,切莫攀比他人的幸福,抱怨自己如何的不如意。平凡的生活,需要一份心态的平和。每个人都有不同之处,不要辜负了生命的行程,切莫在嫉妒和羡慕中迷失自我。百味人生,总有残缺的存在。知足常乐,才能自在逍遥。
采访结束时,老邓带我们参观了他的“辖区”,收费站院内的边边角角都被他种上红薯、花生、玉米……看着这些自己劳动成果,老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说,等到金秋时节将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