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重阳节,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道“亲情计算题”,“假设你的父母现在60岁,余下寿命是20年,假设你没有和父母同住,你每年见到他们的天数大概在6天,每次相处时间大概11小时;那么,你和父母可以相处的日子只剩1320小时,也就是55天。”这55天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来日方长”。
很扎心的一篇文章,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去看望生病姑父时的场景。姑父躺在病床上接到远在外地儿子的电话时不但没有说自己病情,反而嘴里说的却是我挺好。听完姑父的话我很是诧异,为啥不告诉自己的孩子自己生病的事实呢?原来姑父的儿子远在新疆,他不想他远在他乡担心自己也不想他长途奔波回来陪自己,就隐瞒了实情,也许这就是父母的爱,伟大而无私永远都在为孩子们着想。
更多的时候,父母总不愿意麻烦我们。每次打电话给他们,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不用惦记,我什么都好。每次为他们买衣服和保健品时他们说的最多的也是这些我们不需要,不要乱花钱。也的确父母更多的时候需要的并不是金钱和物质,想要的也不过简单的陪伴而已。
经常听身边的人说,父母在,我们尚有来处,父母不在,我们只有归途。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对于这句话了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岁月匆匆,人生易老,孝顺没有固定的模式,给予他们需要的就是最好的。忙碌不是借口和理由。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等待,未来的日子里,多一些再多一些时间陪伴他们,在他们慢慢变老的路上,让爱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