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文中的一段话吸引了我的注意。奶奶说,做人要勤快,冰箱里想吃的东西没有了要记得买,衣服换下来了不穿就马上洗。这样在外面累了,会想回家吃点喜欢的东西,而不是像“好累呀,回家还有一大堆衣服要洗,”有这样的好习惯,生活就不那么委屈了。
刚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我的母亲。小时候,我很喜欢陪在母亲身边看她做饭,长大一点后,会主动帮着母亲打打下手。记得上高中时,母亲边做饭边对“旁观”的我说:“做饭的时候啊,不能光想着做饭,趁着这个空当还可以把灶台擦一下。”看着母亲麻利地把灶台收拾干净,又掀起锅盖继续翻炒着菜。我似乎明白了点儿什么,但又没有太深刻的体会。当时我只觉得母亲很能干,什么事都能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我高二的时候,他们的工作越来越忙,出差好几个月不回来,而我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也就很少在“家”做饭。有次周末闲来无事,我便想着给自己做顿可口的午饭,敛了敛冰箱里的食材,便开始上灶入锅。在等待饭熟的间隙,我的手无意间碰到了抹布,脑海里突然忆起母亲之前对我说的那番话。我开始回忆着母亲的样子,拿起抹布擦了擦已积了不少灰尘的灶台,顺便又刷了刷洗碗池。看着锅里的饭还没熟,我又扭头把积攒了好几天的衣服塞进洗衣机里清洗。干完这些再回到灶台前,看着锅里咕噜咕噜冒起的泡泡,我会心的笑了。直到那时,我才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在生活中教给我的这些小方法,看似微不足道,却蕴藏着大智慧。
后来,当我步入高三的时候,特别是开始始学习冲刺的阶段,老师说,请同学们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回想母亲在生活中教给我的知识,我越来越觉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就如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比如我们在回家的路上可以巩固一下今天所学的重点单词,听听英语听力,还可以在睡觉前把今天做的事情记录下来……每当我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干净利落后,内心就像竖着一块明亮的镜子一样通透、愉快。
有时,我觉得我不是勤快,我只是养成了一个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