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是人的本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它也叫作条件反射形成的惯性思维,或者叫做大脑“偷懒”。当然,懒惰也不是绝对的,有“假懒”和“真懒”之分,虽然差一个字眼,但却是意味着学到了和没学到的天壤之别。
有三个人通过路口,第一个人在通过路口时,特别留意到了道路指示,确认哪条是左转向,哪条是直行道再去选择通过,这是聪明人的行为。第二个人在通过路口时,因为习惯性的把左侧左转专用道当成直行道通过,结果被扣分了,下次他再通过其他路口时,会特别注意道路指示,那么这就是一种“假懒”。第三个人,也是“惯性”的把左转专用车道当成直行道通过,也被扣分了,但是他只是记下了下次通过“这个”路口的时候留意,但是通过其他路口时还是不去注意,那么这就是所说的“真懒”。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虽然人人都可能会吃到这一“堑”,但学到的那一“智”却不尽相同。
学习亦是如此,读一本书能够学到知识,有的人“认为”自己学到东西了,瞬间豁然开朗、信心满满,自己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瞬间就能做出判断,也十分享受这种解决速度上的“快”。但实际上,他忽略了对问题本质的分析,如果遇到的问题与他书本上学到的有一丝差别,那么他还是有可能会产生错误判断,这就是所谓的“白学”。
一个人一定不要盲目自信,帮着自己的大脑“偷懒”。学到不一定代表万事皆可“盘”,对于每一件小事都应该去认真分析。那些所谓的凭“经验”瞬间做出的判断,往往不一定是对的,在分析问题时,自己应该再次理性地分析一下,“确认”自己大脑判断的是对的再去放手做。知识再渊博的人,大脑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一定不要形成惯性思维,想当然理所当然,要注重每一个细节,理性分析,真正保持头脑清醒,勤奋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