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秋节马上就到了,说起中秋最不能少的就是关于月饼的话题了。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月饼的品种也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起来,甜口的有椰蓉的,红豆的,草莓的,奶香的,芝士等等;咸口的有椒盐的,蛋黄的,牛肉的,猪肉等,最近据说还出了臭鳜鱼的,品种之多,样式之广,真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厂家做不到的。可是说来也奇怪,关于月饼还是觉得自己做的五仁月饼是最正宗,最好吃的。
人的记忆总是很奇怪的,关于某件事的记忆,总是无论时隔多久都能清晰的出现在脑海。说起十五的月饼记忆总是能回到小时候,小时候家里很清贫,爸爸妈妈每天都很忙很努力的去工作挣钱。记得那天是八月十五,夜幕降临,漆黑天空中的月色更加皎洁,我和哥哥终于在家门口等到风尘仆仆归来的爸爸妈妈。妈妈给我们带回来一个加奶油的面包,在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连馒头都是香的,或许是饿极了,到现在那种面包带奶油的美妙滋味我都还记得。我边吃边天真的问妈妈:“这是月饼吗?这可真好吃呀!”说完才发觉我好像又闯祸了,看着妈妈眼里含着泪水,极度克制着自己的情感,抱歉的说:“孩子,这不是月饼,这是面包,八月十五是团圆的日子,万幸的是我们一家人能在一起对吗?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妈妈保证明年,明年一定会让你们吃上真正的月饼。”果不其然,从那以后,妈妈每年无论再忙都会雷打不动的提前半个月让我们吃上自己做的月饼,直到今天,我们依旧还能吃到小时候的味道,感受到妈妈的牵挂。
记得倪萍老师和撒贝宁有一期节目是去给大山里的孩子们上课,看着那一群脸蛋儿晒得黑红的小山娃,倪萍老师说,虽然你们现在在大山里的日子过得或许并不是那么富裕,但是你们要相信儿时的这些经历,将是你们这一生最美好的记忆,永远无可替代。或许真有感同身受,那一段清苦的儿时记忆,总能闪烁出别样的光芒。
今年,我也学着妈妈的模样张罗着和婆婆一起做起手工月饼,炒好的核桃仁、花生仁、黑芝麻先用刀拍碎再用擀面杖压成粉末状,再从超市里挑选上好的葡萄干,买上几斤鸡蛋,几斤白糖,带上食材去加工点一个个包好,做熟,这个亲身参与的过程特别有生活气息。
我也学起了妈妈的样子,做好之后先给妈妈、姥姥、奶奶分别送过去一些,再悄悄给出差在外的哥哥和爱人分别寄过去几个,我想他们打开快递看到几个熟悉的月饼会是惊讶的,再把月饼咬到嘴里品尝到那香甜的滋味,那片刻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会褪去一些,会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爱的牵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