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以后,家乡大一点儿的村镇都会有大集,我们这里也叫过会。在集上,人们会拿出自家的农产品来售卖,再买回自己所需的日常用品,这也是农村特有的经济模式。
小的时候,每逢有大集,便吵闹着让母亲带自己前去。集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我眼花缭绕,特别是走到卖食品的摊位前,那绝对馋得我走不动道。然后自己便使出浑身解数,哭闹、哀求,甚至躺到地上打滚。有时母亲会心软,满足我的味蕾。可有时会引来母亲的批评责骂,乃至拳脚相加。
等我年龄稍大一些,便可以与伙伴们一道赶大集了。记得有一次,母亲特别慷慨,给了我十元钱。在当时对我来说,那可是一笔巨款,自然也引得同伴投来羡慕的眼光。到了集上,吃上一份五毛的凉粉,再来上一串冰糖葫芦,还要来上一个冰激淋,可谓是吃的尽兴。等到要回家时,还剩有一些零钱,便全部买成了油糕、油条,心里想着带回家,让家人也饱饱口福。
现在有了大集,我有时间依然会到集上去。虽然现在超市里平时什么都有,集上已再无自己所需品,但是走走看看,也是一种满足。现在赶大集的人少了,不再像以前一样熙熙攘攘,小商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看看大妈为了一两块钱在给摊主杀价,粉块在锅里翻滚着,爆米花的香气飘出很远……来到集上不花钱,总觉得缺少点儿什么。于是坐到小吃摊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粉块,吃完高兴地回家了。
现在赶大集,赶得是一种情怀,看得是人间烟火, 一群勤劳、善良、淳朴的乡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热气腾腾的活着。我想也许多年以后,集的形式会不复存在,但它将作为一种文化,深深的印在我们几代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