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速收费员,我的日常被精确切割成重复的动作:核对车型、扫码收费、唱收唱付、微笑送别。每天面对上千辆疾驰而过的车流,我习惯了在机械化的流程中保持高度专注,甚至能从车牌号的细微差异中捕捉车辆的来源地。这份工作让我对高速公路的运行机制了如指掌——从ETC车道的自动感应到绿通车辆的快速核验,从节假日车流高峰的疏导到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每一处细节都关乎着千万人的出行安全。
但这次自驾带父母和2岁的侄子壮壮去衡水湖旅行,却让我第一次以“司机”的视角重新审视熟悉的高速公路。当方向盘握在我手中时,我忽然理解了那些在岗亭外焦躁等待的司乘们的焦虑:壮壮的哭闹、导航的误判、加油站的排队……这些琐碎的困扰,让我想起工作中那些因车辆故障或缴费纠纷而情绪失控的司机。原来,三尺岗亭外的世界同样充满烟火气与复杂性,而我的工作,正是为了守护这份流动的秩序。
在衡水湖的旅途中,我无意识地将收费员的职业习惯带入了家庭互动。面对壮壮对车窗外风景的兴奋,我学会了像对待司乘一样耐心回应他的“十万个为什么”;为父母规划路线时,我习惯性地参考了绿通车辆的最优路径,避开拥堵路段;就连在景区排队时,我也下意识地用“您好,请稍等”的微笑化解了其他游客的催促。这种职业烙印让我意识到,服务的本质不仅是完成任务,更是将善意化为本能。
最让我触动的是衡水湖景区入口的收费员。当我递上证件时,她轻声提醒:“带小孩的家长可以走右侧绿色通道,人车分流更安全。”这句简单的建议,让我想起自己工作中那些因一句提示化解矛盾的瞬间。原来,无论是在岗亭还是旅途,服务者的温度总能在细微处传递力量。
在岗亭工作时,我的视线被限于车道内的车辆与监控屏幕;而这次旅行中,我第一次看清了高速路旁的野花与云影。当车行至衡德高速时,壮壮指着窗外惊呼:“小蝴蝶!”我忽然想起收费员培训时班长的话:“别让重复的工作磨灭你的眼睛,你看,每辆车都承载着一个故事。”此刻,我终于读懂了这句话的深意:岗亭外的世界,是无数平凡人生交汇的长卷。
衡水湖的碧波与芦苇荡,恰似高速公路上流动的风景的另一种形态。在观鸟台,我观察到一群白鹭掠过水面,它们的轨迹让我联想到ETC车道上整齐划一的车流——自然与人文,都在遵循着各自的秩序与节奏。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我对“守护”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守护道路畅通,亦是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
返程时,壮壮在后座睡得香甜,父母轻声讨论着旅行的见闻。我望着后视镜里逐渐远去的衡水湖,忽然意识到:高速收费员的工作,本质上是一场“流动的陪伴”。我们或许无法记住每一张面孔,但每一次微笑、每一句“祝您一路平安”,都在为陌生人的旅途增添一份温度。而这次旅行,也让我重新校准了工作的意义——它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连接万家灯火的纽带。
当ETC自动扣费的提示音响起时,我轻轻点头回应岗亭内的同事。那一刻,我们隔着玻璃窗相视一笑,仿佛完成了某种无声的交接:她守护着我的归途,我珍藏着她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