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像烧透了的铁块,烫得空气都粘稠起来。风是热的,马路蒸腾着扭曲的热浪,蝉鸣刺耳,仿佛空气也在滋滋作响。而我,就在这小小的收费亭里,守着这扇小小的窗口。
汗水早已浸透制服后背,又干涸成薄薄的盐霜。鬓角的湿发黏在脸颊,又被窗口涌进的热浪烤得发烫。递卡、刷卡、收钱、递票,动作早已成了肌肉记忆,只是那金属栏杆被晒得发白,摸上去都烫手。每一次探身,热浪就毫不客气地扑进来。“慢走,师傅!”我依然让声音带着笑意,清晰送出窗口,像试图在热汤里投入一小块冰。我知道,这笑容和问候,或许能给他们闷罐般的车厢带去一丝微风的错觉。
透过窗口望去,远处的田野里,农人的身影在蒸腾的地气里起伏,像一张张拉满的弓;街角那抹熟悉的橙色,是清洁工老李,汗水在他黝黑的脖颈上冲刷出道道亮痕。原来,这灼热的世界并未全然躲进空调的庇护。我们这些守在各自岗位上的人,都像旱季里的老藤,把根须深深扎进职责的土壤,倔强地汲取着坚持下去的力量,只为维系这城市庞大身躯的每一次平稳呼吸。
当夕阳终于熔化了白昼的炽白,将天际染成温柔的橘红与绛紫,我窗口的灯也亮了起来,像一颗早早就位的星星。数着手中叠起的票据,指腹感受到纸张被汗水微微浸润的潮意,忽然觉得,这滚烫的七月,并非只有烈日一种光芒。
它也是我额角滑落的汗珠,是无数个“慢走”串起的微凉问候,是窗外田野里沉默的弓影,是街角那抹被汗水浸透的橙红。我们用汗水为墨,以这平凡的三尺岗亭为砚,在酷暑的册页上,一笔一划书写着无声的担当。
热浪终会退去,蝉鸣也会喑哑。但这份在七月酷烈中磨砺出的沉静与坚持,会像那盏窗口的灯,沉淀在我心底,成为支撑我迎接下一个季节轮转的基石。这小小的窗口,就是我守护的一方天地,而我在这里,如星子般,努力散发着自己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