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我坐在书桌前,摊开《高速公路收费业务知识手册》,笔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条文与试题,嘴里轻声默念着:“绿通车辆查验标准,车货总重不得超过核定载质量的5%......”
过几天,就是我们业务知识考试的日子。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收费员,我早已熟悉日常操作流程,但面对这场涵盖政策法规、系统操作、应急处置、文明服务等多方面内容的考试,我仍不敢有丝毫懈怠。不是为了争名次,而是因为我深知“越是平凡的岗位,越需要专业的支撑;越是细微的服务,越离不开扎实的知识基础。”
记得刚入职那会儿,我以为收费工作无非是“收钱、发卡、放行”,只要手脚麻利就行。可真正上岗后才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ETC系统故障如何处理?跨省通行费计费规则是什么?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的查验流程有哪些细节?遇到司机对收费有异议,该如何沟通化解?这些问题,哪一个都马虎不得,哪一个都关系到服务的质量与行业的形象。
有一次,一辆外地货车因车型判别争议在车道内长时间滞留,司机情绪激动,甚至扬言要投诉。当时我没有慌乱,而是冷静地翻阅了最新的车型分类标准,并结合车辆轴数、高度和行驶证信息,耐心向司机解释政策依据,最终获得了对方的理解。事后站长说:“你处理得很专业。”那一刻我明白,专业,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关键时刻能站得住、说得清、办得妥的能力。
所以,当得知要举行业务考试时,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白天在岗,我就利用交接班间隙翻看资料;下班在家,等女儿睡下后,我再悄悄打开台灯,一页页地啃、一道题一道题地记。老公心疼地说:“都老员工了,还这么拼干嘛?”我笑了笑说:“不是拼,是怕自己落下了。时代在变,政策在更新,我们不能只靠经验吃饭。”
这本近百页的复习资料,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的不足,也点燃了我的求知欲。原来,我每天操作的ETC系统背后,竟有如此复杂的计费逻辑;一条看似普通的绿通政策,背后承载的是国家对民生运输的关怀与支持;而每一次文明用语的规范使用,其实都是在传递一种温度与尊重。
备考的过程是枯燥的,但也是充实的。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我们不只是“收钱的”,更是交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我们的专业程度,直接影响着公众对高速公路服务的评价。一个准确的判型,一次规范的查验,一句得体的回应,都是在为“安全、畅通、便捷”的出行环境添砖加瓦。
此刻,时钟指向十一点。我合上书本,伸了个懒腰,望向窗外。似乎看到一辆大货车正缓缓驶过收费站,灯光划破夜色,像一道流动的希望。我知道,考试或许不会改变我的岗位,也不会让我升职加薪,但它会让我更自信地站在收费亭里,面对每一位司乘人员时,都能挺直腰板地说:“您好,请出示通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