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站的《道德经》:在方寸间读见天地
日期:2025/8/13    来源单位:广宗站   上传人:李现会   点击数:57      

清晨六点的收费站,岗亭玻璃凝着雾气。我用抹布擦出一扇明净,窗外是尚未苏醒的公路,像一条灰色的河。重复了十年的动作抬手、微笑、递票、道别曾让我怀疑这是否就是《道德经》说的“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直到那本旧书从抽屉滑落,重读时突然发现原来老子笔下的“无为”,正于这方寸之地静静流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从前读这句,总觉生冷,如今看着车来车往倒懂了——不是冷漠,是规律里的公平。货车司机急着赶趟,车窗里递来的零钱沾着风霜;自驾游的小夫妻笑着递证件,后座孩子正扒着窗看云;凌晨三点的大客车,司机揉着眼睛说“麻烦快点,乘客困了”他们身份各异,心境不同,可到了窗口,都是“需要通行”的人。这些面孔如流水掠过而我的职责是做一块礁石任浪涌潮退,始终如一。老子说“天道无亲”在窗口化作机械而温柔的公正。

雨季的晚高峰,车灯在雨幕中连成跳动的光带。我加快动作却不出错,像水绕过岩石般自然。最忙时,设备台上那盆绿萝悄悄抽了新芽——它不知何为“争”,只依时令生长,正如我不必追问每辆车的故事,只需让扫码枪准确“叮”一声,让“一路顺风”的祝福落在该有的位置。后来才懂《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说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正是善利万物的秘诀。

去年大雪封路,滞留司机拍窗怒吼我递出热水杯时手很稳,杯底压着纸条写满绕行方案。当他的怒意化作一声叹息,我突然明白“静胜躁”不是压抑情绪,而是如七十六章所言“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用低姿态化解刚性冲突,才是真正的“正”。

岗亭的窗,框着天空和车流,也框着日子。从前觉得它小,如今重读《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才懂这三尺窗框裁出的不仅是蓝天,更是天地运行的纹理。当又一辆车驶来,我微笑抬手,看阳光在挡风玻璃上绽开——原来读懂天地,未必需要远行,或许只需在重复中守住“道法自然”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