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这部剧是献礼改革开放的一部剧,然而它却不是靠宏大叙事,而是时代下典型人物的成长来诉说这四十年的沧桑巨变,八零后的一代不仅看到自己的祖辈、父辈、自己,还可以展望到再过十年二十年自己的儿辈、孙辈。三条叙事主线,三类典型人物,一个改革时代的奋进。
改革者是胆量过人的先行者。雷东宝是根正苗红的“大老粗”,如果不是不甘心小雷家穷的满村光棍,冒着极大风险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顶着巨大压力开砖窑、做电线,非是异于常人的魄力,怕小雷家也不会在之后成为闻名的富裕村。这一条线可歌可泣,是第一批乡镇企业家的缩影。
改革者是学习不辍的坚定者。恢复高考,宋运辉用姐姐宋运萍争取来的唯一一个上大学的名额,踏上报道的火车,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句话在他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他又怎知高考会恢复,边插队边学习时又怎会知道一切付出会有收获。这一条线可圈可点,是教育重上正规后知识青年的缩影。
改革者是坚忍不拔的开拓者。挑着担子用馒头换鸡蛋,又把鸡蛋拿到城里卖,小杨巡嘴甜勤快,为养活家里的弟弟妹妹,什么苦都吃过,什么气都受过,几次三番的打击,他任然为“站着活”不停奋斗。这一条线可谈可期,是作为市场经济赶潮人的个体工商从业者的缩影。
而这四十年间推动中国发展巨轮隆隆向前的正是这些乡镇企业家、知识青年、个体从业者,他们用农村哺育城市,他们用知识推动现代化,他们用勤劳激活市场。他们用脚力、眼力、脑力,摸着石头趟过一条条大河,越过一条条大江。
我们每一个人又有谁不是在要踏,或要过时代的大江大河呢?新冠肺炎疫情下,每一个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又或许这次疫情还将深刻改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舒适区待得有点久了,然而时代的变革却无时不刻在发生,理想之光的闪耀需要矢志前行的逐梦人,不是停留在河边看风景的人。“我们赶上了中国百年来国运蒸腾日上的时代”,愿你我都不要辜负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