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交通报】关于粮食的故事
日期:2020/8/28    来源单位:广宗站   上传人:张静   点击数:919      

姥姥那一代人经历过1960年大饥荒,是真正挨过饿的一代人,而她在日常生活近似“苛刻”的节俭习惯总是让我们年轻人拿来开玩笑。

记得一次她把大家中午剩下的饭倒在一起,晚上热了热自己偷偷在厨房吃,我们发现后赶快制止她不要吃别人的剩饭,可是她却意味深长的说,“把这白花花的粮食扔了是糟践年景,这是造孽啊!”她的一句话把大家说的都愧疚的低下了头,随后她给我们讲述了大饥荒时家里挨饿的故事。

姥姥说以前吃饭是糠面和任何能掺的东西,比如高粱、玉米做成窝窝头,那吃起来是真辣嗓子,可是就这一天也只能吃一顿。晚上孩子们吵吵饿的睡不着,当娘的总是说,睡吧睡着了就不饿了。看着孩子饿的可怜,就在锅里煮上石头,骗孩子们火上煮着红薯呢,听着锅咕嘟嘟的响,孩子们都高兴的在等待中睡着了,在睡梦中她听见母亲哭着给父亲说啥时候能给孩子们吃上一顿白面馒头啊。“结果,真等到这一天了,现在的日子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啊,我怎么敢去浪费一粒米呢!”姥姥动情地说。

听完姥姥的故事,我们都沉默了,也终于理解了老一辈人勤俭节约良好习惯就是对粮食的敬畏之情,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从此家里人人都向姥姥学习,不剩饭,不浪费。

“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针对餐饮浪费现象时说的一句话。据统计中国每一天都有数以万吨的食物被从餐桌上丢弃,而在疫情之下全世界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多么令人揪心和惭愧的一组数字,尽管我国饥荒时代已经远去,但居安思危,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厉行节约,珍惜一粥一饭,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河北交通报 8月26日 Z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