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儿时
日期:2020/10/12    来源单位:广宗站   上传人:张静   点击数:452      

    儿时就读于村里的小学,两排小平房,前后两个小院子,一圈红砖砌成的围墙,外加一个长满铁锈的大门,这些,就组成了我的学校。那时候的平房,受建筑技术影响,相对于现在都比较矮,一间教室除了门口,就只有两扇窗子透光,一到冬天,为了保暖,教室的木门总是处于关闭状态,两扇窗子也被厚厚的塑料布封上。教室的条件就是如此这般,就算是白天,屋里也是昏暗状态。

    教室的小角落里,烧煤的小炉子是冬天唯一的取暖工具,一到课间,虽然只有十分钟的时间,同学们还是会蜂拥而上跑向小炉子。男孩子们会争着去搬运煤块,给小炉子添煤,仿佛哪怕离它近一点,冬日里就会温暖很多。天气好的时候,阳光会透过门缝照进来,空气中的尘埃在那道透过门缝的光线里,飘飘荡荡,起起伏伏,用手穿过阳光,除了影子,感受不到一点温暖。

    冬天的学校,最怕下雪,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有限,一到下雪,对于老师们来说,那两排小平房的扫雪就是个难题。女老师负责校园内的扫雪,男老师则需要爬高上低的,到房顶去扫雪,高年级的同学这时也会变成扫雪帮手,于是,在那个年代,只要冬日早上起床看到下雪,家离学校近的同学们都是带着扫帚上学,这,也算是当初学校的一道风景吧。

    这份冬日里的寒冷,在我四年级的时候终止了,很遗憾,没有赶上带扫帚上学的年纪,我转学到了县城。三层高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暖和的暖气片,这让农村孩子的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贫富差距和环境差异。虽然转到县城,但是空闲的时候,我还是会到村里的小学转转,看看那排小平房。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提高,孩子们陆续被送往县城,村里的小学没有生源也就关闭了,直至今日,路过学校旧址,还是忍不住回头,看看那排小平房……

    说起这些陈年往事,现在的孩子可能都难以理解,但是,只有经过那个年代,经过那些故事,体会过贫穷,才能对现在的生活更加珍惜,对身处的时代更加感恩。社会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工作单位让我们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去奋斗吧,让未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