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四季度职工优秀原创稿件——记忆中的味道
日期:2022/1/10    来源单位:邢台工区   上传人:赵诺   点击数:1578      

记忆中的那碗面,是我永远怀念的味道。或许人的年龄越大,对往事越发怀念,而在我的记忆深处,却深深的印记着的一种美食,那一碗碗奶奶做的拽面......

我从小在山区长大,爷爷奶奶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农民。也许是北方,也许是贫穷的缘故,小的时候很少接触大米,所以一日三餐跟小麦小米结下了不解之缘。早上馍馍米汤,中午拽面,晚上馍馍米汤,柿子下来的时候,馍馍就柿子。从小的我喜欢疯跑,疯跑回来狼吞虎咽的扒拉着碗筷,只为填饱饥肠辘辘的肚子,对于奶奶做的饭菜,从未细细品尝。时隔多年,我已而立成人,奶奶却早已不在,现在的我一直再寻找过去的味道,吃过很多饭馆的拽面和馍馍米汤,馍馍米汤常有,而那一碗碗拽面,却再也不是记忆中的味道了。

太阳每每漫过家中梧桐树的枝梢,奶奶就开始和面了,那是一种搪瓷的面盆,只是一个普通的面盆,面盆内部是棕褐色,光滑至极,盆的边缘有着未上好釉的土色。奶奶将自己北山地种植的小麦磨成的面粉倒入盆中,用手沾盐水在面上反复捣舂,待到手上无面,盆壁无面、面团光滑后,盖上盖子醒发,此时的奶奶开始准备打卤了,食材是在村东头自家的菜园子采摘的时令蔬菜,有南瓜、茄子、豆角、还有青青的西红柿……食材切好后,奶奶颤抖倒入些许菜籽油,油锅冒烟后,放入几粒花椒,将早上母鸡下的鸡蛋打散后倒入锅中,此时的鸡蛋已咕嘟嘟的膨发开来,稍微搅散一下,便将蔬菜倒入锅中进行翻炒,七成熟后倒入适量盐、酱油和没过食材的水,待到全熟时放入一点味精和五香粉。这样卤子就打好了,盖上锅盖将卤子放到一边,从水缸舀好水做上锅开始擀面。擀面的时候,奶奶在案板上撒上些干面粉,保证面条不粘黏。用擀面杖擀成薄饼,然后切面,奶奶拿着菜刀在擀好的面饼上竖着从左往右切,宽度大概在一拇指左右罢。将切好的面捏住两头在案板上使劲往两头一扽,把面自然的拽开,面条拍打案板的声音和我咕噜叫的肚子演奏出最美的交响乐,此时锅里的水已开,奶奶将一根根拽好的面条顺着沸腾的水花下锅,时而用筷子搅拌一下,待到2分钟左右便可以捞面了,此时的我迫不及待的浇上打好的卤子,端起碗跑到街门口吸溜吸溜的吃起来,“孩子,不够吃再捞,锅里还有……”多么朴实的语言,但现在却永远听不到了……

多年后的我将记忆中的步骤自己做了一回回拽面,老是不对味,不知是什么原因,或许是食材的原因?也许是自己拽的面没有奶奶的爱的味道罢。直到上周我去了姑姑家,姑姑给我做了一碗拽面条,“孩子够吃不?不够吃再捞,锅里还有……”或许成年人的脆弱就在一瞬间,姑姑的一句话使我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