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在部队当兵,前几天给家里寄回来一封信,信的内容多是讲述最近在单位的事情,自己的成长之类的。看着信中娟秀的字体,我恍惚看到了小时候他跟我在后面的样子。现在通讯发达了,信件已经不再是人们联系的最快捷的方式,微信、QQ、邮箱,各项联系方式随着时代的改变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记得姐姐小时候出门上大学,那时候手机还不流行,姐姐跟家里联系的方式大都是信件,亲人相隔两地的思念也只能付诸于纸上。每次收到信,父亲总要带着他的老花镜,把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好像生怕落下什么而耽误了姐姐一样。其实信里的内容姐姐也多是报喜不报忧,在学校的事情,写到纸上的都是让父母高兴的事,比如拿到奖学金了,被老师表扬了之类的。母亲在收到姐姐信的当天,肯定要写回信的,在字里行间叙述对远方孩子的想念,以此来回应姐姐的家书。
后来,姐姐出嫁了,这些家书被母亲收到了箱子里,父母都将这些信件视如家珍。空闲时间,母亲也会将信件翻出来,一张张密密麻麻的信纸上,写满了儿女对家的想念。有时,我也会跟随母亲再次细细品读,看到写到的某个特定的时间和事件,脑海中时光的大门就会缓缓打开,一下子回忆到从前,心里暖暖的。一纸家书、纸短情长。简简单单的字符因为家书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感情,文字的厚重、感情的丰沛,全都在这一张纸上表现了出来。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通信条件也越来越好,不管通信方式变成什么样,哪怕只是一个微信信息,对于父母,该表达也要表达,因为这就顶一封家书,能给父母心底带来慰藉,能拉近思念的距离,能让乡愁变的更加细腻、更加亲切,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