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起床!起床,喊几遍了?”
“别玩了手机了,赶紧把作业写完!
“走快点!磨磨唧唧的,在干嘛?”
“这么晚了,还玩手机,眼睛不要了是吧?”
以上这些场景,是很多家长与孩子的日常对话,孩子磨蹭、做事拖拉、沉迷手机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家长气得捶胸顿足,亲子关系紧张,父母焦虑,除了大吼大叫、不停催促,好像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其实,培养主动自觉、不磨蹭的孩子,是有迹可循的,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要从小立规矩,培养习惯:老话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小时候家长需要有意识的陪伴和引导是至关重要的。确定目标是培养好习惯的第一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目标孩子才能更快更的走向实际行动。家长有必要引导孩子建立起时间概念,让他们对时间的长短、在规定时间内做事,有更深刻的认知。同时,规定孩子的一些行为原则,如:训练孩子在5分钟内刷牙、20分钟内吃饭……。随着孩子的长大,就可以引导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或者他人代替,表面上帮助孩子,实则害了孩子,父母能帮一时无法帮一世。《拖延心理学》中有这样一段话:“拖延常常是一个人的独立宣言,一个人试图通过拖延来告诉人们,我是一个拥有自主权的人,我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动。”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控制过多,经常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的事情,并命令孩子按照自己说的做,这个孩子会更容易变得磨蹭、拖延。因为家长的命令和安排,看似为孩子好,但站在孩子的角度,其实是剥夺了他的自主权,孩子会觉得自己被约束、不被信任,于是便用磨蹭、拖延来“消极抵抗”,争夺自己独立自主的权利。家长一定要牢记不良习惯带来的麻烦,要学会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有强烈意识去培养良好的习惯。所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到无花空折枝。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度过童年;愿每一位家长一直学习教育孩子的路上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