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知怎么了,突然很怀念小的时候。那时候,好像每天都是快乐的,几个弹珠、几块手绢、几个沙包、几块小石子、一段麻绳,就可以承包我们所有的欢声笑语。当那种快乐不可复制,不可初始化时,它变得遥远而奢侈,在这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越来越难初始化出那种快乐。
为什么我们很难找回到那种快乐?我突然想到周国平的一句话——我们都在不同程度的扮演者各种角色,唯独不是我们自己。这应该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
小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角色,我就是我,活出自己就能感到快乐。现在呢?在孩子面前是父母,在父母面前是儿女,在单位里是员工,各种各样的角色让我应顾不暇,根本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连吃什么都得顾及到老人和孩子。所以,不得不体会着现实版的越长大越孤单,很难找到那种无忧无虑,无所顾忌,肆无忌惮的感觉。
再想想现在的孩子,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所有的条件都在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越来越高级的玩具、越来越美味的零食……但这些换来的怎么会是越来越少的快乐和越来越单薄的幸福感呢?在这些孩子身上怎么也找不到我们那种傻傻的快乐……
我想这是由现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造成的。现在的孩子也是很难活出自我,完全是在按照父母需要的样子生长,展示着不是发自心底的微笑,找不到那份藏在心底的专属于自己的快乐。
在今后的日子,我应该努力去活出自我,多遵循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活,寻找那份早已埋藏的快乐。当然,对孩子也是一样,让孩子放飞自我。每一种人生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只要用心经历,用力拼搏,一切都是人间值得。